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Kathy Lam

非牟利機構也要公關

由於機緣巧合及本人的信仰關係,我有機會接觸很多非牟利的協會、機構及基督教團體,有時義工性質提供意見,有時以顧問身份提供培訓,更多的是他們成為我的客戶,希望我為他們設計活動及公關策略。想起來,很多人會好奇非牟利機構怎會有「資源」去聘用專業公關公司呢?第一,公關公司的費用並不是天文數字,現在客戶很是精明的,與其聘用人手去執行一次性的活動,既要管理又要提供資源,更要找有經驗的人,倒不如找公關公司去處理了。第二,香港的非牟利機構多不勝數,在不斷緊縮的社會資源下,這幾年間他們都要走出前線服務的框框去籌款,去宣傳,去建立網絡,去做好「公關」的工作。


記得十多年前已替一傷殘人士協會設計籌款活動,那時的社會風氣跟現在截然不同。由於當時甚少有在街上籌款的活動(賣旗除外),當我們去主動叩門時,很多商業機構及政府機構都十分願意大開方便之門。例如那時我們聯絡不同的中小學舉辦「單手日」的活動,鼓勵學校安排一天,讓學生們只用單手來吃午飯,而不能用的那隻手則繫上黃色絲帶。活動舉行當天,非牟利機構更會派出一位義工去分享他們的人生,他們的義工全都是殘障人士,個別分享人士更口齒不清,那時我更充當他的「即時傳譯」,他說一句,我便重覆一句,就這樣,我跟義工隊出勤了差不多30多次。現在有了甚麼公民教育課程,舉辦此類活動可謂見怪不怪,但在十多年前舉辦,則有不同的景象。例如當時我們寫信給教育署,他們會樂於 “endorse”此項活動,鼓勵學校參加此有意義的活動。後來,我再有機會為其他機構舉辦入學校的有意義籌款活動,教育署都不再肯這樣大膽推介了,只官式地回答由學校自行決定。


十多年前我亦舉辦過一個名為「幼苗日」,在地鐵站內義賣幼苗,幼苗代表幼嫩的生命,需要各界人士去灌溉,去照顧,一群義工們在兩個月內逢星期六及日在不同的地鐵站站崗,有時同一天有四至五個地鐵批出,讓我們擺設攤位,忙得不亦樂乎。坐在輪椅上的義工都努力不懈地鼓勵途人支持,也有婦女及老人團體支持做義工,彷彿機構與機構之間並不存在甚麼競爭似的。


我記得那時有些義工忙著去種幼苗,我們公司找來膠袋廠贊助,把幼苗盛載在膠袋中,其實,幼苗並不是甚麼貴重的植物,但人們非常友善,也很樂意支持。那時我們去申請地鐵支持也很順利,地鐵員工都十分主動協助我們去擺放桌椅,社會氣氛就是好得很。整個活動由構思、設計、申請到執行,全由我們去發揮創意,歷時差不多5個月,雖然辛苦得很,卻是我入行當公關以來一直引以為傲的項目之一。


因為那時不是單為金錢,而是與一群有需要的人士一起策劃及同行,那種感覺很溫暖,大家都不計辛勞去付出,就是希望多籌一點善款之餘,可以宣傳和教育。可能那時社會環境不同,加上自己年青有幹勁,又能遇上肯一起去打拚的客戶,大家持有共同理念及目標,因此,工作起來真的十分開心,為自己能用公關的工作去幫助別人而感到很有意義。


今天呢?社會上有太多的籌款活動,人們好像變得麻木了,冷淡了及有介心了。我們去為機構做籌劃活動時,難度也大大提高,要視乎那機構是否有一定的「資源」,包括:知名度、一定數量的支持者、有財力的董事會及網絡、有特別的服務項目等等。再在其基本的「資源」上,設計創意的活動,以突顯其機構形象。因此,現在我們很多時先別談搞甚麼大型活動,而是先幫機構建立形象,例如:機構的商標、單張、資料套、介紹服務的小冊子、網站,甚至是宣傳短片等等。有了這些基本的東西,才令社會人士有多點信心及推介起來才更有說服力。


對我來說,要為機構建立形象是一項十分具挑戰性及好玩的工作,因為他們一經使用,便會用上經年,滿足感很大呢!



Kathy Lam林慧怡


(轉載自《Recruit》專欄)

6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停步反省 努力面前

工作一段時間,人會變得麻木。活動搞完一年又一年,搞手會變得麻木。與記者混熟了,安排訪問輕然易舉,公關工作變成理所當然的繼續不斷,漸漸失去動力。就算活動搞得多成功,客戶舉起大姆指讚賞有嘉,搞手都是提不起勁,沒有那種興奮的感覺,別說慶功宴,只想速速離場完工。...

結果勝於雄辯

投資於房地產,有所謂Location, Location, Location。在公關工作上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Result, Result and Result。 搞一個記者會,成功與否,在於在多少間傳媒到來,寫出來的東西是否正面,這就是客戶最想要的結果。無論你如何解釋當天有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