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Kathy Lam

真正的「智能」



我們時常聽到「智能化」,基本上可應用到不同的地方,如智能化家居、智能化梳化椅、智能化濾水器、智能化空調、智能化大廈……當身邊所有東西都變得「智能化」時,人類的腦袋追得上「智能化」的趨勢嗎?


「智能化」又是否代表走在時代尖端?當「智能化」過時,又是否所有智能化的東西都能夠更新upgrade?若不能更新軟件,「智能化」的東西隨時變成垃圾,因為連更新的零件也找不到、買不到。


筆者並非要在這個專欄批評「智能化」的趨勢,因為人工智能的確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生活、減少出錯的可能性,節省資源及時間,令我們管理上更得心應手,數據分析俯拾即是,「智能化」應用確實令我們生活得更自在。但是,要令智能化的應用效果顯彰,當中一定要有人的腦袋在背後操控,沒有人的大腦把「智能化」落實執行,成效可以差天共地。因此,不能一聽到「智能化」三個字就趨之若鶩,反而要了解背後的邏輯應用、數據分析、是否能針對該行業的痛點,提出妥善的解決方法。


最近,我就認識一間以定位科技及數據應用初創公司,推動本地建造業智能化,打造「智能地盤」應用,提升建築工人安全,加強工地保安及管理。本地初創Compathnion Technology Limited(隨賞科技),一直著力把LBS(Location Based Services)的用途推廣至現代社會的各個層面,而「建造業智能化」正是其中一個主力研究的命題。他們針對傳統建築地盤一些安全、保安及管理上的痛點,配合定位技術、智能裝置、中央數據系統以及客製化的軟件,以半年時間自行開發出一套「智能地盤」的系統,目前已在本地的地盤中應用。


傳統地盤有不少痛點,例如工地安全、工地保安、工地管理等。跟負責人傾談後發覺他們設計的「全方位智能地盤系統」,不論硬件(如智慧鎖)和軟件均自行研發生產,配合本地建造地盤的特殊環境及需要。「智能地盤」以智慧手錶配合手機App,連結中央數據系統,加上智慧鎖、追蹤標籤等硬件,充分實現了地盤智能化的運作與管理,因應地盤的環境、規模及需要,為工地度身創建一個中央數據中心。地盤內每位工人都會獲發智能手錶,以其手機App連結,並連繫到中央數據中心。


智能手錶不但可驗證工人的身分,方便記錄工人們的出入及工作紀錄,同時,可配合定位技術,追蹤工人於工地的位置,若某工人不慎踏入危險區域,其智能手錶及手機App都會發出警示,而數據中心亦會示警,讓地盤主管馬上知道,大大加強保障工人的安全。此外,智能手錶亦可測量工人的心率及體溫,特別在酷熱天氣下,倘若工人出現中暑異樣,可及早知悉,管理層也可讓他於陰涼處休息。


另一方面,工地上的每個閘口都會用上智慧鎖。打開智慧鎖需要使用智能手錶配合手機App認證身分,故地盤主管可在後台設定哪些人員擁有權限開鎖,加強工地的保安。


負責監察中央數據中心的主管,可按工作需要隨時更改設定(如設定危險區域或改變工人權限),數據中心更可以與物聯網(IoT)相互結合。在地盤而言,所謂物聯網等同工地上各種建築物料與工具的數據庫,例如水泥的庫存、重量及密度等數據,地盤主管都可以透過中央數據中心一目了然地掌握調配。


當我與負責人交談後,了解這個全面性的應用後,我讚歎的不單止是這個「智能化」系統,更重要就是背後的大腦——團隊的目光和視野,以及不斷求變更新upgrade的配套,力求進步的態度。


我相信這個「智能」才是萬能。



Kathy Lam林慧怡


(轉載自《Recruit》專欄)

1 view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