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Kathy Lam

活在謊言下的安逸

真相未必美麗,不是人人也希望知道。有時教育下一代,也不希望把真相告訴他們,寧願讓他們自己慢慢長大,透過思考與體驗,明白真相並不是如課本所講的那樣美麗 。


最近因為工作關係,接觸有關環保的課題,才叫我反思,我們一直堅持垃圾分類究竟有多少作用,原來一個水樽要真正的分類,樽蓋、樽身的招紙、膠樽本身是否乾淨,都是息息相關的。在街上看到的回收分類箱,一般路人只會把喝完的飲料隨手放進回收箱內,要知道回收後要處理這些膠樽,成本是相當高昂的。再深究一下,假如真的有回收商回收了這些膠樽,分拆清潔後再把它磨成碎粒,循環再用再造成物件,成本往往比引入原材料昂貴好幾倍。環保如果是一項形象工程,基本上是美麗的糖衣,但若果真的是一項商業生意,要維持盈利根本非常困難。沒有足夠的回收商,散布在香港不同角落的回收箱又有何用?回收得來的棄置物又會如何處置?


有些強調環保的屋苑往往標榜廚餘回收,再深究一下,屋苑本身有沒有廚餘處理機,廚餘處理後的肥料又是不是有足夠的綠化地帶使用?而每天要處理這麼多廚餘,使用廚餘回收機再變成肥料,這個工序定要請人手獨立處理,有時很懷疑屋苑是不是真的有認真處理?還是只是噱頭,做做show?


有些環保屋苑更不准外來巴士的士進入,說是怕影響空氣質素,殊不知最大的空氣污染是來自航道的飛機與貨櫃船。對於改變不了的事實,市民與政客都沒能力改變,唯有對於小事情大聲疾呼,成功爭取就大肆慶祝。


大家都知道堆填區有很多廢物,要徹底分解是需要很多很多年的,所以大家說要用少點膠袋。但你們又知不知道其中一樣最大的污染物,是來自嬰兒用的紙尿片,以及我們女性使用的生巾,這些廢物進入堆填區要經過150年才可以完全分解,真可說「紙尿片稅」由下一代還,環境污染由下一代承擔 。


我不是要做環保使者推廣環保(以上資料不保證完全正確,唔好同我拗),而是我覺得真相令人難受,唯有假裝付出,例如把垃圾放入回收箱,收集廚餘後唔好問究竟去邊度,繼續教育下一代要愛護環境,呼籲一下試用新款布尿片等。


略盡綿力就是,最緊要唔好尋根究底去搵真相,亦不要去打爛沙盤問到篤去研究點處理。簡單而言,真相根本是處理不了。



Kathy Lam林慧怡


(轉載自《Recruit》專欄)

0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